“适应与稀缺:用户认知、受众认同与“IP认证”的共性逻辑”——华侨大学熊微教授讲座圆满结束!
2018.12.08
2018年12月7日上午9时,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浙江省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产品设计系主任熊微教授来我院给师生带来“适应与稀缺”主题讲座。
讲座开始,熊微教授对于“适应与稀缺”作出解读,简单来讲就是产品创新与品牌传播。同时提出一个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哪些是工程师、艺术家、企业家、做不了的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东西在我们设计师手上可以实现的。”
在讲座过程中,熊微教授提到我们现在需要的设计应该是恰到好处又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当今做设计人的重要价值。恰到好处是适应,独一无二是稀缺,因为独一无二,具有稀缺性,才有传播的品牌价值。
其次熊微教授就产品、品牌与建筑三方面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产品主要是用户,讲到用户就要谈需求,需求就要谈马斯洛需求等级。同时还提出了经典的设计四问:好不好看?好不好用?好不好懂?合不合适?并对此做了一些案例分析。
第二,品牌传播则是受众认同、价值稀缺、资源享用的门槛与由此引起的优越感。还针对Young & Rubicom 公司提出的四个品牌价值的标准:公众形象、实用性、认识度以及区别度展开实例分析。
第三,熊微教授认为建筑应从形,神,意三个方向考虑,还提出从地域化到国际化的概念,那么从地域化到国际化,如何才能让别人认同你的文化?这中间就要有一个同理心,也就是人性深处的共鸣,持续不断的沉浸于代入,以达到跨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