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度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和 创新实践平台申报工作通知

2024.11.04

各系室: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 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高素  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教高〔2022128 号)要求,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 2024 年度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创新实践平台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4 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申报

一)申报范围

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

(二)立项数量和申报限额

2024 年度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拟立项 100 门左右。

(三)申报要求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深刻领会研究性教学的内 涵特征和本质要求,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广研究性教 学方法,营造研究性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 和实践能力。

2.教学团队过硬。建设高水平研究性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产  科教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设置研究性学  习内容,实行以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含主持人限 5 人)须承担有校级及以上科研项  目、研发课题,横向科研项目等,课程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

3.教学方法创新。实施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问题导向的启发性教 学,引导学生进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 学过程,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4.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围绕目标达成、  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规划设计。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研究性教学课程、项目、教师、

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建设契合课程目标的研究性教学资源库。

5.教学评价科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制定完善的研究性教 学评价指标,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建立常 态化课程全过程评价机制。

6.教学运行顺畅。教学过程材料完整,课程至少经过一个教 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支撑课程建设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理念、教 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 性、示范性、推广性。

7.教学成效明显。取得实质性研究性教学改革成效,在同类课  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主题鲜明、具有借鉴  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以及课程设计、研究报告、学生作品、 软件著作权、专利等优秀成果。

(四)课程类型

1.学科前沿类课程。组建由科学家、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 才等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将学科前沿理论、最新研究成果、 技术发展、国家重大工程等等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 该学科最新动态、前沿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倡导科学家精 神,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2.交叉融合类课程。组建涵盖科学、工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学科汇 聚,在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交叉学科领域的学科知识、技 能以及思维方法,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科教融汇类课程。组建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能力扎实、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将典型科研案例、教师科研  成果等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融入课程知识体系,提供更加多样  化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把高水平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验,更加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产教融合类课程。组建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企业专家、研究人员等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评估,将企业实际项目、先进技术引入课堂,围绕市  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解决行业  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向的学习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

5.创新实践类课程。组建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备现代实践教育理念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以省部级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等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课程 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探究化等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 践活动和项目导向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转化为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五)申报材料

《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申报书》一 式三份,支撑材料一式一份(包含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科研项目、研发课题等证明文件以及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等)以及 2-3 个教学案例视频材料(MP4 格式,每个案例 5-10 分钟),2024 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每 校一份。

二、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申报

一)申报范围

本科高校与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等多主体共建的教、学、研 一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厅 级和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与行业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 和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各类平台建 设的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创新实践平台。

(二)立项数量和申报限额

2024 年度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拟立项 40 个左右。

(三)申报要求

1.平台机制。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  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开放共享服务,通过灵活的运行机制  吸纳学生深入工程一线、科研一线,开展科研创新实践锻炼,支  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构建融科研训练课程、 项目、活动等为一体的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

2.师资水平。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能力卓越且理论知识水 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导师队伍作为科研导师(组),指导具有科研志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接触实践真问题,参与科研真 课题,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科研创新、科研实践、创新思维及 实践能力,且科研导师数量充足。能够以教师的科研项目、行业 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中心的研发项目为依托,推行基于问题、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 促进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融合。 近三年本科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数≥5 项。

3.硬件设施。平台具有满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发课题和  活动以及基础性创新创业需求的硬件设施,既包括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举行交流讨论的空间条件,也包括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网络化信息平台等。

4.支持条件。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具有支持学生参与科 研创新实践的制度机制以及相应资金支持,能够为研究性教学活 动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另外,学校层面也应为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提供制度支持,促进实践平台与学院、企业等主体的沟通协调。

(四)建设标准

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周期为 2—3 年, 立项后至建设期满达到以下条件者,可通过验收并正式认定为“河 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

1.本科生参与团队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数≥3 项。

2.团队教师年均为本科生开展研究性教学或学术讲座≥32 学时。

3.团队教师指导本科生在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 篇(若学生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须为指导教师)。

4.团队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学术类竞赛奖、专利 等成果≥2 项。

(五)申报材料

《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申报 书》(附件 4)一式一份;支撑材料(所依托平台成立/设置的文 件及管理运行办法,平台承担的科研项目、研发课题证明文件, 学生依托平台参与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等)一 式一份,其中图片采用 JPG 格式,要清晰美观;《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 5)每 校一份。

三、材料报送

申报人请于 11 18 日前报送以上申报材料到教务处。

附件:

附件1:关于2024年度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和创新实践平台申报工作通知.pdf

附件2:教办高〔2024〕335号附件2-5.doc


郑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2024年114


 

关闭

密码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