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概念设计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改革
2017.11.26
“三大构成”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奠定了三大构成课程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引入我国。目前,各个艺术专业院校均开设了三大构成课,并且已经成为我国设计专业从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三大构成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陈旧,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看似蓬勃发展,实则汗牛充栋,严重制约着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环境设计系教师曾先后多次前往国内一流设计类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并对三大构成系列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探索。环艺系教师将创新设计思维和主题概念设计加入课程教学中,同时改变了传统构成课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设计思维的训练和思考。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课程命题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经》的选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通过学生自身对阴阳二气、世界万物的理解结合图形组织能力、创意设计表现能力进行课程作业的探索制作。
《立体构成》以“类城市”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专业理解,从宏观到微观,深入观察体验城市印象和城市文化特色,通过提取特色和抽象转化来讲述一个“类城市”的故事。《立体构成》既不是简单的低层次手工模仿制造课程,也不是直接的功能性专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两个基本且重要的问题:第一,通过以手工为主的实物材料加工制作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形式美感;第二,通过非功能性的立体造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设计思维能力。
注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再造的可能性,从学生的创意创新角度出发,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同时使得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着重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敏锐感、创意表现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构成中,同学们通过组内头脑风暴的方式产生源源不断的设计新意,并与多种材料结合将自己的创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最终展览呈现效果可以看出环境设计系的《三大构成》基础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还将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继续深化改革。
下图为学生以“三生万物”为题进行的课程作业创作。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世界万物,包括自然、社会关系等各类形态。学生通过观察、调研、收集素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形式美法则、命题立意进行元素的分析、提炼、创新与重构,从而达到创新的视觉形象的目的。
下图为学生以“类城市”为题进行立体构成的作业创作。命题教学也是主题教学的一种形式,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利用多样化材料,结合灯光氛围等条件创造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下图为课堂分组讨论制作过程。突破课堂教学并非完全抛弃课堂教学,而是在基础上探讨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发展。